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

電腦硬體介紹之 硬碟。││

介紹

硬式磁碟機(Hard Disk Drive):

硬式磁碟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硬碟,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儲存設備,它是一種容量大、傳輸速度快的儲存裝置。第一台硬碟出現於1956年,是IBM的RAMAC,容量只有5MB。隨著作業系統、應用軟體愈來愈龐大,加上影像、影片的處理都需要大量的儲存空間,20、40GB早已不敷需求,目前160~250GB已經成為主流的硬碟容量,Hitachi、Seagate還推出高達400GB的硬碟。

硬碟的組成:
硬碟主要由碟片所組成,碟片的表面覆蓋一層磁性媒介,以磁性型態儲存資料,碟片會一片片堆疊在一起,由中央的旋轉軸帶動碟片一起旋轉。讀取碟片上資料的裝置是讀寫頭,讀寫頭位於讀寫臂上,由啓動軸控制讀寫臂的移動,以便將讀寫頭移動到要存取資料的位置。

硬碟的容量:
早期硬碟使用CHS定址模式,由磁柱(Cylinder)、磁頭(Head)、磁區(Sector)來計算硬碟的容量,格式化後的磁區包含512位元組,有多少個磁軌就有多少個磁柱,磁頭就是讀寫頭的數量。


隨著硬碟容量愈來愈大,舊型的BIOS無法辨識超過8.4GB以上的硬碟,後來廠商達成協議,超過8.4GB以上的硬碟一律將C/H/S標示為16383/16/63,另外使用延伸的功能來辨識,不再使用C/H/S來計算硬碟容量,而是根據硬碟擁有多少磁區來計算。以Hitachi的Deskstar 7K400硬碟為例,其擁有的磁區共有781,422,768個,每個磁區包含512位元組,因此容量為781,422,768×512=400,088,457,216位元組≒400GB。


硬碟的存取時間

找尋時間:
指的是硬碟的磁頭移動到資料所在的磁軌的所需時間,主要是以ms(Millisecond,千分之一秒)為單位。一般硬碟的平均找尋時間約為7~9ms左右,找尋時間越短,表示移動磁頭的速度也越快。

旋轉時間:
指的是將資料所在的磁區轉動到讀寫頭位置的所需時間。硬碟旋轉時間是以RPM(Revolution Per Minute,每分鐘轉速)為單位,而旋轉的時間越快,表示讀取資料的速度也就越快。

傳輸時間:
指的是讀寫頭將主記憶體中的資料寫入硬碟內,或是資料由讀寫頭傳入主記憶體所花費的時間。

硬式磁碟機(Hard Disk Drive):
硬式磁碟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硬碟,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儲存設備,它是一種容量大、傳輸速度快的儲存裝置。第一台硬碟出現於1956年,是IBM的RAMAC,容量只有5MB。隨著作業系統、應用軟體愈來愈龐大,加上影像、影片的處理都需要大量的儲存空間,20、40GB早已不敷需求,目前160~250GB已經成為主流的硬碟容量,Hitachi、Seagate還推出高達400GB的硬碟。

硬碟的組成:
硬碟主要由碟片所組成,碟片的表面覆蓋一層磁性媒介,以磁性型態儲存資料,碟片會一片片堆疊在一起,由中央的旋轉軸帶動碟片一起旋轉。讀取碟片上資料的裝置是讀寫頭,讀寫頭位於讀寫臂上,由啓動軸控制讀寫臂的移動,以便將讀寫頭移動到要存取資料的位置。

硬碟的容量:
早期硬碟使用CHS定址模式,由磁柱(Cylinder)、磁頭(Head)、磁區(Sector)來計算硬碟的容量,格式化後的磁區包含512位元組,有多少個磁軌就有多少個磁柱,磁頭就是讀寫頭的數量。


隨著硬碟容量愈來愈大,舊型的BIOS無法辨識超過8.4GB以上的硬碟,後來廠商達成協議,超過8.4GB以上的硬碟一律將C/H/S標示為16383/16/63,另外使用延伸的功能來辨識,不再使用C/H/S來計算硬碟容量,而是根據硬碟擁有多少磁區來計算。以Hitachi的Deskstar 7K400硬碟為例,其擁有的磁區共有781,422,768個,每個磁區包含512位元組,因此容量為781,422,768×512=400,088,457,216位元組≒400GB。



參考來源
http://210.66.36.129/~c97a097/page6.ht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